金沙总站(6165)官方入口-Mobile Website

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就业 -> 就业信息 -> 正文

就业信息

【就业指导】卓有成效的实战求职法

作者:0      发布时间:2018-11-02      浏览量:

如今,大学生缺乏求职经验是他们就业不畅的重要原因之一。这里的经验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所应聘职位具体要求的工作经验,这一点无数人已有体会;二是指求职应聘的经验。这一点,许多人似乎体会得并不那么深。由于求职经验的欠缺,许多大学生的求职思路和求职方法十分狭窄和单一。大致说来,现在的大学生大多只会实力求职法和关系求职法。实力求职法是指在现有水平条件下去找工作,实力就是实际能力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实力。只是实力的大与小、强与弱决定了各自命运有所不同。 除此之外,许多人就想到了关系。据共青团中央和北京大学联合发布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表明,有40%多的大学生倾向于通过关系求职,几乎占了一半。可见关系在大家心中的分量,然而,想通过关系求职并不等于有关系。事实上,许多学生没有关系,有的即便有关系,也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

每个人的实力都是有限的,而且实力是不能被比较的。本来觉得自己不错,然而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一到人才市场上却发现高手太多,自己并不占优势,这时如果又没关系可依赖,怎么办呢?许多大学生如今就面临这种状况,当年南下广东之初的我也处于这种困境中。

有一个方法是:坚持不懈,屡败屡战,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不断地射门,总有一个球会进的。这的确是个办法,许多人也在这样做。但我认为这是一个笨办法,因为大家要付出太多太大的代价和成本。敢于硬碰硬,敢于打攻坚战,的确勇气可嘉,但有勇无谋却不是上上策。求职如同打仗,需要谋略和技巧,我认为智取比强攻好!正因为这样,我创造了反季节求职法、长短线求职法、斩首求职法和乘虚而入求职法等多种“卢氏求职法”。这些求职法能帮助我成功,对大学生们也会大有助益。

附:

(1)反季节求职法

(2)长短线求职法

(3)斩首求职法

(4)乘虚而入求职法

(5)双职位求职法

(1)反季节求职法:该法的要点就是反季节运作。所谓反季节,就是指在求职过程中,在招聘的旺季时按兵不动,而在招聘的淡季时全力出击。比如每年的春节前后,以及三四月份大学生毕业进入就业的高峰期时,这两个时段相对是人才市场的最活跃期,这时候,我常常不去凑热闹。因为此时无数人涌进市场,千军万马同时决战,场面不是激烈而是惨烈。同一个职位,数百、数千甚至上万人在争抢,谁能有多少胜算?可以说旺季求职是成功率相对最低的时候,求职难度比起平时大很多。

旺季不求职、不应聘,不等于没事做。事实上,这时候我和大家一样也在各人才市场和招聘会上到处转;我是在大量地收集信息,分析行情。我会去寻找自己喜欢的企业,主动地与招聘人员接触,多方面了解他们的招聘计划、职位要求、面试程序、招聘规律以及相关的负责人、联系方式等情况。

经过记录在案,跟踪分析,等到淡季来临时我再主动与他们联系。这时我准备充分,而且很有针对性,更重要的是此时没有太多人和我竞争,说不定就我一人在向企业求职,我的特点和专长就会被放大和凸显出来。一旦条件合适就很容易被接纳,而不像在旺季时,即使我合适,但人家发现有比我更合适的,优中选优,我就完全可能会被选下去了。

有人可能会说,淡季机会要比旺季少。表面上看是这样,实际上旺季人多,平均下来的机会也就不多了。

有的人可能还会说,淡季招聘企业可能没空缺。事实上,相当多的企业不是仅凭旺季的几次招聘会就可以完成其人力需求计划的。只不过旺季他们会去招聘会集中招人,淡季则会委托相关机构或登广告招聘。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其实是不分旺季淡季的,而是随时都需要。如果你真的有才能,特别适合这家企业,就算没有空缺,企业也可能录取你去顶掉别人,只要你比那个人更能干、更有本事。

反季节求职法让我收获很大。有时甚至让我因无竞争而获聘。所以求职要审时度势,善于运用策略。当然对于旺季的招聘我不是绝对不应征,有合适的也会出手,这就要说到下一个策略——长短线求职法了。

(2)长短线求职法:所谓长短线,是按求职对象来划分的。一类是自己非常中意,很想加入的企业,但苦于竞争激烈或自己条件暂时达不到,贸然参战很大程度是白费工夫。这时我就把这类企业划入自己的“长线”阵营。而相应的另一类就是短线,这些企业可能不是自己职业规划之内的,但它们的职位和要求又比较适合自己,可以暂时解决就业问题。为了生存,总得有个工作,这时我也积极去应征,一旦获聘,我也认真地干。

但与此同时,我对自己的长线企业并未放弃,长期关注它、分析它,并按它的相关要求去塑造自己。一旦有机会,或者自己已不断成熟起来,觉得有了经验和资本后,这时我就会向“长线”企业申请求职。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向康宝求职是最典型的一次案例。我在大学时就向它求过职,南下广东后我也去联系过,但始终没机会。直到1994年,过了四年多时间,我多次申请之后,终于获得一个机会,经考核后被录用了。

对于新人而言,刚进入职场,不可能一下子找到最适合的工作,肯定会有调整,有的要调整多次。“长短线”求职是两条腿走路,让大家多一些选择和规划。当然,如果你在“短线”企业里发展良好,一切顺利,不断晋升,那当初的“短线”也可变成长期服务的“长线”。如果在短线企业不顺利时,你的“长线”仍还一直在跟进,你还有自己努力的方向和目标。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你就可以出手与“长线”接洽。这时的你就不像那些在职场盲目被动应战的人,今天应聘东家,明天应聘西家,没有固定目标,随波逐流。这些人由于缺乏目标,也缺少为目标积累经验和打牢基础的过程,结果当机会来临时常常错过。找“长线”的目的就是为了等待机会而做好准备。

(3)斩首求职法:该法套用伊拉克战争中的“斩首”行动而命名。顾名思义,该法的要点就是走上层路线。直接找公司老板或总经理联系求职。在我的求职经历中,我对广东联帮、华宝、康宝、中山名人、宁波德贝里克等企业都用过这一招,那就是直接给公司老总写信自荐。

一般来说,老总是公司的总负责人,他对公司各部门都会比较关注,自然对这些部门的人力资源及配置也很关注。其实,老板的最重要任务就是选才、用才,老板有时比人力资源部的人还清楚需要什么人、也更急于尽快找到人。如果你直接与老总联系,一旦看对眼,其他方面又适合,机会往往就在眼前。

斩首求职法针对性最强,求职效率也常常最高。一旦求职资料过关,老总对你有意,你就等着面试了。而在面试过程中,你继续能将老总“斩首”,那你就成功了。

在运用斩首求职法时,要注意两点:一是你的确是个不错的人才,在某方面很突出,如果条件平平是很难打动企业老总的。第二,就我的经验来看,该法比较适合用于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效果很好,但对于国企和外企而言,效果不明显。所以在使用时要有所区分。

(4)乘虚而入求职法:平时许多人求职受挫,往往不是因为自己不适合,而是所求职的单位暂无空缺。事实上找到工作的人不一定比没找到工作的人强。但任何一个单位,只要在职者表现尚可,而你又无特别才能吸引人,一般来说,他们是不会轻易作出人员变动的,用生不如用熟嘛!

所以,求职的关键就是寻找机会,机会也就是用人单位的空缺。大多数人只想到去人才市场和招聘会上应聘,不错,企业既然来招聘,自然有空缺。可是有多少人来争夺这个空缺啊!有空缺,但竞争大,所以,不一定有机可乘,有“虚”可入。其实要了解企业的空缺情况,还有其他途径。比如一些企业发生大的变化时,常常伴随着机会。

1996年,我向广东华宝集团求职时,当时华宝并未向外界公开招人。但我通过看报纸,得知华宝前期经过产权改革后造成元气大伤,这时企业正“虚”。后来企业进行重组,准备二次创业,决心要重振雄风。我从中推断华宝此时一定急需补充新鲜血液,于是我主动联系,果然不出所料,最终我顺利得到了一个机会。

就我的经验来看,运用乘虚而入求职法,要有一定的新闻敏感和逆向思维。举个例子,在某省会城市,世界500强沃尔玛将首次强势登陆,当地媒体肯定纷纷报道。求职者这时就要认真关注,国际巨头来开店自然伴随着要大量招人。很多人这时都把目光盯着沃尔玛,因为机会来了,这叫乘机求职法。

而我说的乘虚求职法,就是此时要换个思路:沃尔玛一到,以优厚待遇招人,肯定会“挖”走或“吸”走家乐福、百盛等同类大型企业的人马。这时的家乐福和百盛等企业才是“虚”的时候,当其他人汇集在沃尔玛杀得“头破血流”时,而你反转头去向家乐福和百盛申请就职,机会就非常多,获聘的可能性也最大。这就是真正的乘“虚”而入了。

(5)双职位求职法:此法的要点在于,每当申请或应聘一个具体的职位时,我常主动附带申请稍次一级的职位。比如,对方招聘营销总监,按常规,我会针对这个职位尽力罗列自己所符合的条件以及相关的优势等去吸引和说服对方。但如果是知名企业,考虑到职位的重要性、稀缺性和竞争的激烈性,为了保险起见和争取新的机会,我会在求职信中附带申请助理营销总监或候补营销总监的职位。虽然对方并没表示要招我附带申请的职位,但我还是写上去,结果效果不错!

双职位求职法的好处在于:首先,企业可以充分感受到我的诚意,说明我很想加入企业,除了正式职位,就算稍低一层的职位我也愿担当。这样会给对方好感。

其次,在激烈的竞争中,如其他的应聘者条件很好,但招聘方发现我的条件也很不错,在他们难以取舍之时,我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解决之道。于是两人一起录用,单位不留遗憾。这种案例已不少见。只要你跟别人各有千秋,企业完全会临时调整计划,增加名额。即便把你作为“候补”,你也总算获得了机会。

最后,双职位求职法还可延伸为“三职位”求职法等。比如应聘工程师时,附带申请助理工程师和技术员等。总之,附带申请是人为地增加机会的一种技巧。

在实施双职位求职法时要注意一点:职位之间要有关联性和递进性。如果你应聘的是行政总监,附带申请的却是售后服务经理,即便这两项工作你都能胜任,但对方会对你的职业定位和专业性产生怀疑和顾虑,效果会很不好。

小提示

在多年的求职实践中,我总结归纳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卢氏求职法”。这些方法我有时单独使用,有时交叉组合使用。这些策略为我成为“求职大赢家”立下了汗马功劳。列出这些方法的目的就是想告诉广大学生朋友们,在求职过程中,决定求职成功的因素很多。其中策略和方法非常重要,因为策略和方法不对,一切都可能白费!当遇到强手时我们该怎么办?在激烈的竞争中,在现有条件下,我们如何以弱胜强?这都要动脑筋、想办法,不能与人硬碰硬。想想“田忌赛马”的故事,想想红军长征中“四渡赤水”的故事,从中我们会得到许多启迪。

求职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还未被充分认识的科学,它涉及很多内容,是一个“系统工程”,我是历经了很多年才悟出这个道理的。大学生朋友不仿想一下:你真的会求职了吗?求职就是交简历、等通知那么简单吗?

总之,大家要拼命动脑筋,想办法扬长避短、避实就虚,最终确立自己的“比较优势”并赢得机会。我认为创新策略、差异化策略比赶超策略更有效,更能打造自己的比较优势。当前,许多大学生求职只会在网上撒“网”或盲目往招聘会上跑,结果效果不但不好,反而连连受挫后造成自信心也受挫。所以大学生求职不仅要动手、动腿、动嘴,更要动脑啊!在求职时应该善于创新,要多些方法、渠道和策略才行。


II. Translation(50%)

1. 他的女友劝他趁抽烟的习惯尚未根深蒂固之前把它改掉。

2. 他们预料到下几个月的用电需求量很大,决定增加生产。

3. 据说比尔因一财违反公司安全规章而被解雇。

4. 半个小时过去了,但末班车还没来。 我们只好走回家。

5. 既然篮球赛已被推迟,我们不妨去参观博物馆。

6. 整个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一直和父母住在澳大利亚。

7. 自1985年从南京大学毕业至今,可以说我与我的大学同学失去了联系。

8. 正如科学家预言的那样,全球污染成了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9. 正如事实表明的那样,教育大纲应当符合国家的经济发展计划。

10. 要了解一起重大的国际事件,我们首先需要考虑其历史与政治背景。

XML 地图